|這篇文章原刊載於 楊又肇 (Mash Yang),本文僅作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提供手環、背夾、磁吸及頸掛四種佩戴模式,使用者可根據工作場域自由選擇配戴
身為文字工作者,筆者在諸多採訪場合需要紀錄講者講解與回覆提問內容,並且需要將其重新整理成適合撰寫報導的素材,因此在手寫或以筆電紀錄訪談內容的速度太慢時,往往會需要藉由錄音裝置紀錄作為輔助,但往往在後續轉錄整理時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導致影響後續工作效率。而在當前AI技術應用盛行之下,由Plaud推出、結合AI轉錄彙整功能的智慧錄音裝置Plaud NotePin,顯然可以大幅縮短工作時間。
什麼是 Plaud NotePin?
Plaud NotePin 是由成立於2021年、總部位於舊金山的 Plaud 打造,以 AI 原生硬體結合軟體技術,讓使用者能更容易以 OpenAI 的 GPT 系列與 o 系列模型、Google 的 Gemini 模型,或是 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等 AI 技術提高會議、課程或談話過程的聲音內容紀錄品質,並且快速將紀錄聲音彙整成文字內容,並且能將文字內容在短時間內抓出摘要重點。
▲標榜以AI原生硬體結合軟體技術,讓使用者能更容易以OpenAI的GPT系列與o系列模型、Google的Gemini模型,或是Anthropic的Claude模型等AI技術提高會議、課程或談話過程的聲音內容紀錄品質,並且快速將紀錄聲音彙整成文字內容
在此之前,Plaud 已經在2023年推出薄如名片般的 Plaud Note 智慧錄音卡。而此次筆者測試的 Plaud NotePin,則是在2024年8月推出,以小型膠囊形式外觀呈現,更可藉由手腕帶、掛繩或磁吸夾具配件,讓使用者能更方便地配掛在身上使用,台灣市場則是在今年2月透過集資平台嘖嘖預訂,並且在今年5月開放銷售。
而為了消弭使用者對於資料隱私的擔憂,Plaud 強調 Plaud Note 及 Plaud NotePin 均取得全球公認的 SOC 2 Type II 資安認證,更通過美國聯邦 HIPAA (健康保險可攜性與責任法案) 合規性,近期也已經取得歐盟 GDPR (通用資料保護法) 的完全合規認證,讓醫療、資訊科技、教育、永續及多元產業用戶能更安心在全球各個地區使用此項產品。
另一方面,Plaud 近期也聲明僅委託深圳機智連接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硬體生產及與硬體相關的功能研發,深圳硬體團隊無法存取任何使用者資料,也無法對設備韌體進行任何可能取得或外洩用戶資訊的操作,同時台灣用戶所使用的軟體功能、雲端服務是由 Plaud 美國與新加坡團隊進行研發與技術支援,而所有台灣用戶資料均儲存在 AWS 美國西部的奧勒岡伺服器,並且受美國法律及 Plaud 嚴格的內部管理政策保護,並且以合理存取控制、資料加密及安全通道確保資料安全。
Plaud 更強調所有數據存取權限是根據所屬角色進行嚴格的控管與監督 (RBAC),任何工程師,無論其身處何地,存取 AWS 的數據都需要通過多層的申請核准、身份驗證,同時存取數據全程會受到安全監督。工程師的辦公地點絕不等於其擁有數據的存取權限,而存取權限的授權機制嚴格遵守「業務必需」和「最小權限」原則,並且須符合數據儲存所在地的法律要求。
▲Plaud NotePin Bundle版本盒装
▲內部包含Plaud NotePin本體與相關配件
實際開箱與外觀設計
Plaud NotePin 盒裝設計相當精簡,內盒區分 Plaud NotePin 本體,以及對應配件。而 Plaud NotePin 外型採膠囊外型設計,重量僅有16.6公克,內建64GB儲存容量,並且能透過兩組錄音室等級的 MEMS 微機電系統 (MEMS) 麥克風錄製清晰聲音,標榜能在吵雜環境中有效降低環境噪音,僅保留清楚的口說內容。
▲Plaud NotePin外型相當小巧,透過長按中間部位即可進行錄音,而啟動錄音功能時也會透過振動提醒,再次長按即可終止錄音,同樣也會透過振動提示
背面採磁吸設計,將外蓋取下即可看見底部的充電接點,同時也能藉由磁吸特性固定在可吸附位置使用,例如同樣支援磁吸的手機背面,或是吸附在支架上使用。
▲透過專用配件進行充電
配件部分,則包含手腕帶、掛繩、磁吸夾具,讓使用者能透過手環、背夾及頸掛方式使用 Plaud NotePin,另外也能配合本身磁吸介面固定在合適位置進行錄音。至於內建電量可對應最長達40天的待機時間,或是對應最長可達20小時的連續錄音時間,可滿足絕大部分情況的會議或訪談聲音紀錄需求。
▲Plaud NotePin對應配件,包含可穿戴的手環配件、可夾在衣物上的夾具配件,以及可將Plaud NotePin當作項鍊配戴使用的掛繩配件
▲將Plaud NotePin當作手環配戴,應該是最方便且直覺操作的使用方式
▲夾具配件適合用於夾在受訪對象身上,或是夾在衣物上使用的場合
▲以掛繩配件當作項鍊配戴,或是綁在背袋上使用也相當方便
而使用者可以透過 Plaud NotePin 紀錄會議或談話內容後,藉由 Plaud App 搭配 OpenAI、Google、Anthropic 等 AI 技術處理錄製音訊內容,並且將其轉換成數位文字,甚至可以自動識別不同說話者陳述內容,進而將其以不同標籤標示,方便使用者後續整理時識別。
另一方面,配合AI技術處理流程,亦可快速將轉換後的文字內容進行重點摘要,讓使用者可以更快了解會議談論內容主軸、重要資訊。而配合於雲端儲存同步功能,同時也能讓使用者在不同裝置上處理紀錄內容。
▲Plaud NotePin可選擇使用OpenAI、Google Gemini或Anthropic等業者提供AI模型進行轉譯,同時也能對應繁體中文、簡體中文、粵語、不同地區英語等112種語言,更可直接透過各類模版整理轉譯內容
Plaud NotePin 本身採小巧機身設計,並且能配合專屬配件對應不同使用方式,例如能以手環形式配戴在手上,或是以夾具扣在衣物上使用,甚至也能藉由掛繩當作項鍊配戴,藉此配合不同穿著與場景使用錄音功能。
至於依照使用需求,Plaud NotePin 對應三種不同 AI 使用方案,分別包含每月可使用300分鐘轉寫時間、支援112種語言,以及具備多平台雲端同步功能的免付費入門方案,以及提供每月長達1200分鐘轉寫時間、提供強化版AI處理功能的專業訂閱方案,將以每月新台幣590元,或是每年新台幣3300元價格訂閱使用。
針對每月有頻繁錄音紀錄使用需求,Plaud NotePin 也提供每月轉寫時間可無限制使用、具備所有 Plaud NotePin 提供 AI 功能的轉寫無上限方案,以每月新台幣990元,或是每年新台幣7990元價格訂閱使用。
▲首次使用實需透過配對方式將Plaud NotePin加入連線,另外首次使用也能以7天試用轉寫無上限方案,或是以3天試用專業訂閱方案
▲Plaud App可透過藍牙或Wi-Fi直連方式傳輸錄音內容,另外也能手動調整Plaud NotePin的麥克風增益效果,並且能調整使用方案等設定項目
▲App內可設定使用轉譯範本、紀錄轉譯使用數據,另外也能建立自動化轉譯工作流程,例如讓Plaud NotePin能依照條件自動啟動錄音,並且將錄音內容同步至雲端保存,同時自動執行轉譯彙整工作
▲Plaud App也能與更多第三方應用服務整合,並且能透過雲端同步在不同裝置上存取錄音內容
實際錄音使用體驗、跟其他錄音方式比較
雖然市場已經有《雅婷逐字稿》等 App 服務,或是透過當前多種支援多模態運算的 AI 服務,可將錄音內容轉換為文字內容,並且進一步透過 AI 識別、摘要重點,但先決條件則是必須清楚紀錄聲音內容,不能有其他聲音造成干擾,導致 AI 無法正確識別。
從過往使用者多半透過錄音筆或手機內建麥克風直接錄音的情況來看,實際錄音品質自然會夾雜不少背景噪音,或是因為無法正確紀錄不同說話者的聲音,可能連使用者後續回放聆聽時也難以分辨錄音內容,即使換成 AI 識別也會有很高機率出錯。
若為了確保錄音品質,使用者可能必須使用更高規格錄音設備,可能導致設備體積變大、不容易隨身攜帶,甚至可能需要搭配更多配件才能紀錄高品質聲音內容,從實際使用角度來看也不太方便。
▲相較Plaud NotePin,使用者也能透過其他錄音裝置,甚至可透過手機搭配外連麥克風方式紀錄聲音內容,但便利性必然有明顯落差
而 Plaud NotePin 主打硬體與軟體結合的錄音轉譯效果,其中最大特色在於將錄音室等級的微機電系統麥克風,放進小巧、方便隨身攜帶使用的錄音設備,同時能維持清晰錄音品質,讓錄製音訊能更適合後續透過 AI 識別、轉譯成數位文字,並且進行重點摘要整理。
除此之外,轉譯內容可以透過不同語言文字呈現,意味即使錄製聲音內容是以英語呈現,轉譯內容不僅能直接以英語文字整理,另外也能透過手動選擇以繁體中文等語言文字轉譯。
甚至若無法確認講者使用語言情況下,亦可透過自動識別方式紀錄,後續再轉譯成自己習慣使用語言文字即可,而這也是其他錄音轉譯方式較難實現功能。
▲轉譯語言可讓App自動識別,或是在後續重新選擇所需語言再次進行轉譯,另外也能透過自訂範本建立個人化文字摘要內容,並且透過自訂業界術語,讓有包含專業術語的內容轉譯結果更為準確
直覺使用、翻譯品質相當足夠
使用方面,Plaud NotePin 本身採小巧機身設計,因此相當方便隨身攜帶。需要錄音時候,僅需按下 Plaud NotePin 表面即可快速開啟錄音功能 (不過,隨身攜帶時候要留意是否容易誤觸)。
配合近期與外國業者進行約一小時左右訪談,筆者分別以 iPhone 內建錄音功能,搭配使用 DJI 藍牙麥克風確保一定收音品質,對比直接以 Plaud NotePin 紀錄整場訪談由外國講者與現場與會者提問的口說內容。
▲實際以Plaud NotePin進行訪談錄音,同時也藉由手機外連麥克風收音,比較兩者轉譯內容時的工作流程差異
而這場訪談同時提及不少業者產品相關名稱、技術,因此整場測試環節的挑戰,包含是否能清楚紀錄訪談過程中所有人的聲音,以及在後續識別處理過程中能否正確判斷相關產品及技術名稱。
從實際結果來看,透過 iPhone 配合外連麥克風的方式,確實能在一定程度提高錄音品質,但依然會影響部分轉譯效果,其中又涉及後續使用 AI 服務能否順利識別聲音內容,以及使用者本身是否付費訂閱進階方案 (部分 AI 服務必須額外付費才能使用多模態處理功能)。
另一方面,由於每個處理環節都是拆開操作,因此整體使用並不算直覺、流暢,甚至可能因為過程某些因素影響,導致最後的錄音轉譯效果不好。
至於透過 Plaud NotePin 錄音,並且直接透過 Plaud App 搭配 AI 運算處理,即可在不算長的時間內將錄音內容轉譯成文字,同時也能將不同說話者陳述內容個別標示,甚至也能快速輸出重點摘要內容,或是以心智圖呈現整場會議記錄談論重點分布。
▲錄音內容可以上傳至Plaud的雲端服務存放,標榜符合SOC2 Type II資安認證,更通過美國聯邦HIPAA規格,強調上傳資料的隱私安全,並且可在Plaud App內管理個人錄音轉譯內容
▲轉譯內容可配合不同範本呈現彙整結果,並且快速透過AI模型將錄音內容轉譯成文字
▲轉譯內容可輸出成完整轉錄內容、摘要,或是以心智圖呈現內容重點
更驚訝的部分,在於訪談過程中提到的特定產品、技術名稱,透過 Plaud App 轉譯多半都能正確呈現,其中因素與處理過程同時也會透過 AI 服務進行資料比對,因此能讓翻譯內容更為正確。
▲實際轉譯內容與摘要實際輸出,其中於訪談過程中提到的特定產品、技術名稱,透過Plaud App轉譯多半都能正確呈現
不過,畢竟還是透過聲音轉譯,因此部分錄音內容可能還是會有被誤判情形,例如明明是同一人說話,但可能因為語調、音量改變,結果被識別成另一人,或是特定專有名詞可能還是會被識別成其他詞彙。
若要讓轉譯內容更為正確,除了可以重新透過不同 AI 模型再次進行轉譯,另外也能針對轉譯內容進行手動編輯,或是以不同摘要範本整理內容,讓後續紀錄使用可以更為方便。另外,在 Plaud App 內預設提供超過10種產業專門詞庫,而付費使用專業訂閱方案與轉寫無上限方案的話,更可自訂專業用語詞庫,藉此提高轉寫時的準確率。
從整體來看,Plaud NotePin 顯然在整體使用便利性、正確性,都會比傳統透過錄音筆、手機直錄方式好上許多,因此也能讓筆者平常採訪工作可以變得更簡單,不用一再重複回放確認錄音中講者陳述內容,或是拼命猜想錄音中不清楚部分是講述哪些內容。
▲整體來看,Plaud NotePin顯然在整體使用便利性、正確性,都會比傳統透過錄音筆、手機直錄方式好上許多,因此也能讓筆者平常採訪工作可以變得更簡單
可以轉譯其他錄音檔案嗎?還有什麼厲害功能?
可上傳處理非 Plaud NotePin 錄音內容
除了透過 Plaud NotePin 錄音,並且藉由 Plaud App 進行轉譯整理,使用者亦可將錄音內容導入至 Plaud App,一樣可以透過 AI 方式整理錄音內容,甚至也能透過不同 AI 模型、摘要範本進行整理。
▲使用者亦可將錄音內容導入至Plaud App,一樣可以透過AI方式整理錄音內容,甚至也能透過不同AI模型、摘要範本進行整理
可手動調整錄音片段
而針對錄音較不清楚,或是有太多無關緊要錄音內容的情況,Plaud App 也內建錄音內容強化功能,並且能透過智慧剪輯功能擷取主要錄音片段,藉此節省轉譯整理時間。
▲Plaud App也內建錄音內容強化功能,並且能透過智慧剪輯功能擷取主要錄音片段,藉此節省轉譯整理時間
額外付費使用、可加快工作流程的「Ask AI」功能
另一方面,在付費方案中額外提供的「Ask AI」功能,則是可以擷取轉譯資訊並產生報告、文件和電子郵件。不過,「Ask AI」功能的使用成效,實際上也能借助 Google Gemini 或其他 AI 服務應用功能完成,但如果本身已經是付費方案用戶的話,那麼就可以將此功能納入工作流程,讓轉譯內容整理工作可以在單一服務平台上完成,藉此節省更多時間。
新版韌體加入錄音控制、 蘋果「尋找」與充電備份功能
至於在近期釋出 V0207 版本韌體更新中,Plaud NotePin 調整錄音控制觸控靈敏度,避免未使用時發生誤觸情況,其他功能則包含可配合蘋果的「尋找」 (Find My) 功能定位不慎遺失的 Plaud NotePin,並且可在連接 Wi-Fi 情況下,讓處於充電狀態的 Plaud NotePin 可自動將紀錄的聲音內容上傳至雲端備份。
▲在近期釋出V0207版本韌體更新中,Plaud NotePin調整錄音控制觸控靈敏度,避免未使用時發生誤觸情況,其他功能則包含可配合蘋果的「尋找」 (Find My)功能定位不慎遺失的Plaud NotePin,並且可在連接Wi-Fi情況下,讓處於充電狀態的Plaud NotePin可自動將紀錄的聲音內容上傳至雲端備份
整體使用感想與建議
整體來看,Plaud NotePin 具備方便攜帶、快速錄音,同時錄音品質相當不錯的優勢,加上可以結合 GPT 系列、o 系列、Gemini 系列等 AI 模型運算,讓錄音內容可以快速轉譯成所需文字內容,並且將內容彙整標示,方便使用者後續觀看重點,對不少像筆者這樣的文字工作者而言相當方便。
此外,整體電力使用時間可在正常情況下維持8-10小時,同時也能透過充電配件快速補充電量,加上本身小巧容易隨身攜帶使用,實際使用其實相當便利,同時也能以此加快工作效率。
▲Plaud NotePin具備方便攜帶、快速錄音,同時錄音品質相當不錯的優勢,加上可以結合GPT系列、o系列、Gemini系列等AI模型運算,讓錄音內容可以快速轉譯成所需文字內容,並且將內容彙整標示,方便使用者後續觀看重點
不過,整體上還是會有些需要改善部分,例如在更為吵雜環境,或是同時討論的人數較多情況,有時候還是因為錄音結果,導致影響後續辨識正確性。而在轉譯部分,其實也還是會有一些名詞、專用術語等會有錯誤識別情況,但以整體來看已經是在可接受範圍,如果要作為影片錄音轉為字幕使用的話,建議還是多檢查轉譯文字是否有誤。
不少人會擔心每月可免費使用時間是否足夠,但從一般使用需求來看,若只是偶爾會需要錄音使用的話,其實300分鐘時間已經足夠對應大約5場採訪錄音轉譯,除非有更大量的長時間錄音內容轉譯需求,才可能會需要使用專業訂閱方案,或是無時間限制的轉寫無上限方案。
立即提升您的工作與學習效率!
探索 Plaud NotePin 如何改變您的紀錄方式。